
学生汉字动画设计作品。
美术课堂用粘土捏甲骨文。
和家长一起走进商场集中识字。
和家长一起讲好姓氏故事。
雨湖融媒4月21日讯(通讯员:盛勉 田双)近日,湘潭市雨湖区风车坪学校一年级以《跨学科项目中的语言能力进阶》为载体,通过生活场景浸润、学科联动协作与文化探源实践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汉字学习活动。学生们化身“汉字探索者”,在趣味任务中触摸汉字温度,感知文化根脉。
生活为钥:汉字在烟火日常中“活”起来
活动打破传统识字教学的边界,摒弃机械识记,学子化身“汉字采风人”,于厨房烟火中捕捉“火”字旁的炽热,在商场标识间辨析“梯”字的分寸,于校园角落记录“春”字的萌动。一幅幅手绘日记、一段段实践视频,让“炒”“烧”“酱”“醋”等字浸润生活温度,将汉字与生活场景深度链接。从此,汉字不再是纸面符号,而是人间烟火的注脚!
学科联动:创意让汉字“跃然纸上”
项目融合美术、科学、劳动等学科,构建趣味学习网络。美术课上,学生用黏土捏制偏旁模型,将“雨”字化为云朵雨滴的创意画;数学思维助力汉字分类整理,劳动实践则通过制作“西红柿炒蛋”理解“甜”“酸”等字义。负责此项目活动的老师介绍:“孩子们用线条和色彩为汉字‘画像’,比如把‘江’字画成小鱼跃出水面的场景,让学习充满童趣,不仅提升识字效率,更培养了观察力、创造力与逻辑思维,印证“语文无处不在”的教育真谛。”
文化寻根:姓氏故事里的家国情怀
活动以“姓氏文化探源”收尾,学生们通过家庭访谈、创编《家庭姓氏歌》、录制文化视频,探寻汉字背后的家族记忆。一名曾姓学生在分享《曾子杀猪》的诚信故事时说道:“我的姓氏让我感到自豪!”班级“汉字画廊”中,一幅幅作品将汉字与四季景物、生活场景相融合,展现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。这一设计将识字教学升华为文化启蒙,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。
风车坪学校以跨学科为舟,载学子横渡汉字长河,让文化传承不止于“识”,更在于“悟”。此番探索,既是对新课标的生动应答,亦为传统文化启蒙提供了参考——以孩童澄明之眼,见文明浩瀚之光。
责编:陈娟
来源:雨湖区融媒体中心
乐之书店“如约而至”:静享阅读时光,尽享诗意人生
视频丨万楼·青年码头,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,让老湘潭焕发新活力!
文旅专题丨一路芬芳 经典雨湖
专栏丨雨湖文苑
义源当铺思“秋”
视频丨穿越时空的风情 唤醒传统街区的温情记忆 风车坪文创街区举行汉服快闪秀
张岱:老窑湾筷子巷纪事
张岱:今昔唐兴街
下载APP
分享到